GF全自动干法制粒机制粒颗粒形状是指一个颗粒的轮廓边界或表面上各点所构成的图像。颗粒形状直接影响粉体的其他特性,如流动性、填充性等,亦直接与颗粒在混合、贮存、运输、烧结等单元过程中的行为有关。工程中,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人们对颗粒的形状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高速干压法成型的墙地砖坯粉,要求在模具中填充迅速、排气顺畅,故以球形粒子为宜;混凝土集料则要求强度高和紧密的填充结构,因此碎石的形状希望是正多面体。反过来,颗粒形状因形成的过程不同而不同,例如,简单摆动式颚式破碎机会产生较多的片状产物;喷雾干燥制备的粉料则多为球形颗粒。因此,对各种颗粒形状需要定量加以描述,以示区别。
如果制品表现为从环模挤出的个别颗粒的颜色比其它正常颗粒的颜色深或者浅,或者单个颗粒的表面颜色不一致,从而影响整批饲料的外观质量。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水产饲料配方成份复杂,原料品种多,有的成份添加量又比较小,在进行原料混合时,如果混合机的混合效果不理想,就很难保证进入GF全自动干法制粒机的混合原料是均匀的,从而在调质和制粒过程中,在水份、温度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原料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不同组份的原料颜色变化不一致,产生“花料”,这种情况在饲料配方中含有对温度和水份的变化原料颜色变化比较敏感时更为突出。
2)用于制粒的原料水份含量不一致。在水产饲料生产工艺中,时常为了弥补超微粉碎后原料水份的损失,要在混合机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后再进入调质器进行调质。有的饲料生产厂家工艺较简单,直接在混合机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而不是采用专用喷头均匀喷入,这样就很难使饲料在混合后水份能够均匀分布。当这种混合原料进入调质器调质时,由于调质器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水份进一步分布均匀,在蒸汽的作用下,饲料各个部分在调质后熟化效果不一致,制粒后颜色变化也就不一致。
3)待制粒仓中具有重复制粒的回机料。制粒后的颗粒料经过冷却和筛分后,才能成为成品料,筛分后的细粉或小颗粒料时常会进入工艺流程中重新进行制粒,通常是进入混合机或待制粒仓,由于这种回料是重新进行调质和制粒,在调质后如果和其它原料混合得不均匀或夹杂有回机小颗粒料,对于某些饲料配方,有时会产生“花料”。
4)环模孔径内壁光洁度不一致。由于模孔光洁度不一致,颗粒在挤出时受到的阻力和挤压力就不一样,颜色的变化就不一致。另外有的环模小孔壁上具有毛刺,颗粒在挤出时会划伤表面,致使单个颗粒的表面颜色不同。